白斑病图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对虾养殖中常见的四种红体病,速速查看
TUhjnbcbe - 2025/6/22 17:05:00

在对虾的养殖过程中,红体病算得上是对虾危害性非常大的一类虾病了,而这其中光是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病类型就有3~4种,而且因为病原体不同,所以这些红体病的发作时间、表现出来的症状和能造成的损失大小也有所不同。

所以,理论上来说对虾的不同红体病会有不同的防治方法,这里我们以南美白对虾为例,罗列了4种红体病的注意事项。

一、细菌性红体

一般来说,南美白的细菌性红体病基本源自于副溶血弧菌,部分也有源自于嗜水气单孢菌引发,在高温时期比较常见,而在症状上来看,患有细菌性红体的对虾,足肢会发红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腿病。

这时期的对虾活力差,对外界的反应迟钝,趴底或者是浮于水面缓慢游动,扒开对虾鳃部会发现,病虾鳃部成淡黄色,虾壳硬化。

防治措施:

在养殖前要对虾塘进行彻底的清淤消毒,避免病原体隐藏在淤泥中进入到新的养殖周期,而在养殖周期内,尽量保证虾池水质稳定,高温时期定期使用消毒剂来抑制弧菌问题或者内服猎弧+液肽美。如果虾池中已经出现病虾,注意及时消毒,剥离病虾,同时在药物上避免下重剂,建议使用温和药物为主。

弧菌克星—猎狐(针对黄弧菌和绿弧菌)

二、白斑病性红体

顾名思义,这类红体病是基于对虾白斑病引发的红体情况,主因基本上是由于对虾体质孱弱,且整体情况没有得到改善,持续时间长引发的红体情况。

一般是出现白斑病几天后开始出现伴发红体病症状,这一红体病虾除了白斑病的症状(甲壳、附肢都出现白斑,甲壳软化,头胸甲易剥离)之外,对虾的外壳会出现深红色,且肝胰腺有肿大,颜色淡化的情况。

基于白斑病的危害,这类红体死亡率很高,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,一周内蔓延整个虾塘。

防治措施:

对于这类疾病的防治要从源头开始,除了常规的虾塘彻底清淤消毒外,对于虾苗也要最好在投苗前进行药浴。

如果已经出现了病虾情况,除了内服抗菌药物和外用消毒剂之外,还可以在饵料中添加对虾肠肝宁+独立清+液肽美增强虾体免疫力的同时起到抗病毒的作用

对虾肝胰腺卫士—对虾肠肝宁

一、应激性红体

在对虾的养殖中,当对虾出现应激性反应时,也会有红体的表征出现,一般像天气骤变、水体盐度、PH值、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对虾应激。

应激性红体对虾表现症状常见为触须上半部发红,尾扇尾部发红,多发生于夏季,部分时候人类捕捞也会引发对虾应激性红体,这类情况大部分会在短期伴随着水体环境稳定下来而消失。但应激期间对虾的抵抗能力会相对削弱。

防治措施:

防治应激性红体的关键在于防止对虾出现应激情况,比如,在定期换水的环节,要注意换水的量,一次性不能换太多,采取多次少量,防治水位差或者是水体温差引发对虾应激红体。

如果已经出现了对虾应激性红体,可以适量外泼妙补+水清清,提升对虾的抗应激能力。

需要注意的是:这时期慎用消毒剂类产品,以规避产生刺激进而出现更强烈的应激反应。

脱壳快,硬壳早就用—妙补(现用现好)

四、病毒性红体

病毒性红体病基本上病原为桃拉病毒,经由这类引发的红体一旦发病,死亡率极大,在症状上,病毒性红体也叫红尾病,因为症状上尾扇及游泳足变红,且病虾的甲壳会软化极易脱离。

部分严重的,在对虾壳上会有不规则的黑斑,病虾肝胰脏有糜烂情况,肠道红肿。

防治措施:

在众多的对虾红体病类型中,病毒性红体病目前暂无很稳定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,只能尽量预防这类虾病,比如定期调水稳水、定期水体消毒,在病毒性红体高发期可以使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。平时的饲料投放中可以拌料中药复合配方对虾肠肝宁+独立清+液肽美提升对虾的免疫抗应激能力,强化肠道有益微生物菌丛,提升抗病能力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对虾养殖中常见的四种红体病,速速查看